日期:2025-10-04 12:28:18
日期:2025-10-04 12:28:18
建兴六年(公元 228 年),诸葛亮第一次北伐,因街亭失守而功败垂成,成为其军事生涯中的重大挫折。街亭之战的失利,究竟该归咎于主将马谡的刚愎自用,还是诸葛亮用人不当?这场战役背后,折射出复杂的军事决策与用人之道。
马谡的罪责:违背军令,纸上谈兵
《三国志》记载,诸葛亮 “违众拔谡”,力排众议任命马谡为街亭主将,并明确指示 “当道下寨,以阻魏军” 。然而,马谡到达街亭后,却违背诸葛亮的部署,舍弃水源,将军队驻扎在南山之上,企图 “置之死地而后生”。曹魏大将张郃率军到来,迅速切断蜀军水源,围困南山,蜀军顿时军心大乱,不战自溃。马谡在实战中,未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兵法,一味照搬书本知识,犯下致命错误,对街亭失守负有直接责任。
诸葛亮的用人之失:过于信任,忽视风险
诸葛亮重用马谡,源于对其才学的欣赏。马谡自幼熟读兵书,常与诸葛亮谈论军事谋略,对天下局势也有独到见解,深受诸葛亮器重。但诸葛亮却忽视了一个关键问题:马谡缺乏实战经验,此前从未独立领军作战。在关乎北伐成败的关键战役中,将如此重任交给一个没有实战经验的将领,本身就存在巨大风险。而且,诸葛亮在战前没有为马谡配备经验丰富的副将进行辅助与监督,战后也未能及时救援,这些都暴露出他在用人与军事指挥上的失误。
展开剩余31%蜀汉的人才困境:青黄不接,选择有限
从蜀汉的人才储备来看,当时关羽、张飞、马超等名将已先后离世,可用的军事人才寥寥无几。赵云年事已高,不宜担任先锋;魏延与诸葛亮在战略上存在分歧,难以得到完全信任。在这种人才青黄不接的困境下,诸葛亮选择马谡,也是无奈之举。但这并不能成为他用人不当的借口,在军事决策中,应该更加谨慎地评估将领的能力与经验,避免因用人失误导致严重后果。
街亭失守,马谡固然难辞其咎,但诸葛亮用人不当的责任同样不可忽视。这场战役的失败,不仅让第一次北伐功亏一篑,也为蜀汉的未来蒙上了阴影。它警示后人,在军事与管理中,用人之道至关重要,只有做到知人善任,才能避免重蹈覆辙。
发布于:四川省安联配资-炒股配资开平台-线上股票配资-实盘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