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:2025-09-25 12:57:53
做智慧的父母
给有温度的陪伴
期刊荐读(七)
育儿先育己,父母自身的不断成长才是最好的家庭教育。本期智慧爸妈养成记聚焦:如何培养孩子耐心,如何用他者思维与孩子平等对话,怎样避免养出童年富裕症的孩子……我们精选了多种家庭教育类期刊,通过育儿专家的指导,帮助新手父母不断自我成长,给予孩子有温度的陪伴。
婴幼儿早期教育与保健
《婴幼儿早期教育与保健》
分类号:R174
中心馆架位号:R61:1662
中山公园馆架位号:R49:954
缺乏耐心,妈妈要用耐心
展开剩余87%培养孩子耐心
柏拉图曾说过:“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”。做事是否有头有尾,有始有终,也是一种心理问题。孩子是否有耐心,对其日后学习、工作的成败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。因此,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,妈妈不要忘了以身作则来培养孩子的耐心。
第一,要想孩子有耐心,妈妈自己首先要有耐心。
妈妈以身作则,做事有始有终、有头有尾,不半途而废,耐心做完每一件事,有序地安排每一件事。让孩子做一件事之前,首先要确定孩子正在做的事情是否已经完成。
第二,父母要懂得“延迟满足”孩子的要求。
对孩子的要求,不要立刻就满足,让孩子先有一个耐心等待的过程,从而培养孩子的耐心。
第三,不要随意打断孩子做事和说话。
孩子正在专心做事时,不要随意打断。比如,孩子正在看书,或者正在看动画片,或者正在搭积木,就不要去打扰他,不要因为他没有喝够水而此时中断他的过程;让他自由控制时间,渴了自然就要水喝了。
——摘自《婴幼儿早期教育与保健》2025.08
婚姻与家庭
《婚姻与家庭》
分类号:C913.1
中心馆架位号:C37:60
中山公园馆架位号:C21:34
他者思维,让父母与孩子平等对话
在哲学与社会学领域,“他者”作为重要概念,指与“自我”存在本质性不同的人、群体或事物,其核心要义在于凸显独特性和差异性特征。与之相关联的“他者思维”,则是指一种超越自我中心主义,站在他人的立场、角度去理解和思考问题,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观点、感受和行为动机的思考方式。
他者思维要求个体主动突破固有认知框架,跳出单一视角的桎梏,以共情视角理解他人的立场、需求与价值观。对父母而言,提升自身的他者思维,不仅有利于重构平等、独立、自主的亲子关系,也能促使父母重新审视和定义自我,活出更加丰富、独立和完整的人生。
重塑亲子关系,实现平等互动
拥有他者思维的父母会主动放下权威者的身份执念,承认孩子作为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,以更加平等、开放的姿态去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。他们不再把孩子视为自己的附属品、物化为自我意志的延伸,而是将其看作具有独立人格的他者。正如纪伯伦在《先知》中所说:“你们的孩子并不是你们的孩子,他们是生命对自身的渴求的儿女。”
重新定义自我,活出精彩人生
父母秉持他者思维,意识到自己的有限性和相对性,不仅会给孩子更大的成长空间和可能性,也会重塑父母对自我的定义,让自己活出更丰富、更完整、更精彩的人生。
培养独立人格,助力孩子成长
在行为层面,他者思维促使父母给予孩子足够的自主和试错空间,让孩子在实践中锻炼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。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挑战时,父母不会立即代劳,而是引导孩子思考解决办法。即便孩子一时做得不好父母也不急于指责,而是将错误视为孩子成长的契机。
——摘自《婚姻与家庭》2025.08
家庭教育
《家庭教育·下》
分类号:G78
中心馆架位号:G107:697
中山公园馆架位号:G44:384
当孩子哭闹着要买玩具……
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类不买玩具誓不罢休的孩子?
首先,我们需要在内心深处做一个决定:要与孩子换一种健康的相处方式了。
这个决定不要轻易改变,并且我们要在不同的生活场景中一以贯之,不再纵容任性的孩子,而要改变孩子以哭闹威胁父母买玩具的毛病,让孩子知道这样做是对彼此的伤害,帮助孩子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诉求。
其次,我们需要保持积极的情绪,温和坚定地应对孩子的种种哭闹。
孩子的任何行为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。孩子的言行偏离正确的轨道,与父母溺爱有一定关系。因此,在孩子哭闹时,我们可以更多地反省:是否因为过于疼爱孩子而忽略了节制孩子的欲望?比如,当孩子想要某个玩具时,我们可以坚定且温和地对他说:“妈妈知道你想要,但是很抱歉今天不能买。别忘了,家里的‘停车场’,已经满了!”
然后,与孩子一起商议购买规划,引导孩子正确消费。
讲道理只是刚开始的一小步,随着旧有相处模式的改变,孩子需要重新适应和建立新的相处方式。喜欢玩具是孩子的天性,那么是否可以做一个定期的购买规划?比如一个月只买一样玩具,孩子喜欢的玩具可以分散在不同的月份买。
最后,家庭一致行动,帮助孩子合理表达自己的需求。
我们应该明确告诉孩子撒泼耍赖是一种不好的行为,这会让爸爸妈妈感到很难过、很不舒服。如果他需要这个玩具,我们可以引导他说:“妈妈,我想要这个玩具,你能不能给我买一个?”
——摘自《家庭教育·下》2025.7-8
家庭
《家庭》
分类号:C913
中心馆架位号:C39:62
中山公园馆架位号:C23:36
想给孩子最好的,又怕养出
童年富裕症
如何避免养出童年富裕症的孩子呢?
一是让孩子喜欢上一项竞技运动。
要增强孩子身体的免疫力,如果总是让他待在过于干净的环境,反而会阻碍其免疫系统的正常发育。同理,想要孩子日后有较强的抗压能力,就要适时放手让他去经历挫折。让孩子从小爱上运动就不失为一个好方法。运动尤其是竞技运动,天然就有失败输赢,借此培养孩子应对挫折的技巧和能力,让他在参与实践而非说教中顺理成章地学习。
二是从6岁起,慢慢让孩子接触冲突。
孩子通常6岁上小学,从此进入相对复杂的社会环境,内心也具备了一定的承受能力。这时候如果父母发生冲突,不妨将双方如何坚持各自不同的想法及如何解决争端的过程,展现给孩子看。
此外,只要条件允许,平时尽量引导孩子多参与社区活动。当孩子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发生冲突,除非他求助或无法解决冲突,不然父母不要过早介入。
三是让孩子保持适度“饥饿”
被保护得太好、有求必应,童年富裕症的孩子因此被养成了什么都不缺的“空心娃”,他们往往表现出内驱力不足、精神世界贫瘠等特点。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:一个人最理想的状态是对自己的目标保持一种“饥饿感”。适当的焦虑与痛苦,可以促使一个人进步。在教育上,只有让孩子保持适度“饥饿”,他才会去努力争取。
——摘自《家庭》2025.15期
发布于:北京市安联配资-炒股配资开平台-线上股票配资-实盘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