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:2025-10-20 13:50:46
小孩子往往喜欢与父母相伴,但随着年龄增长,却逐渐疏远,甚至躲避。
这背后,常是家庭权力斗争的阴影,让亲情变得紧张而冷漠。
原因在于,父母往往难以接受子女作为独立个体的存在,忽视了子女也有自己的希望和目标。
子女并非生来就与父母谈条件,他们最初对父母的尊重与依赖是纯粹的。但为何父母不能同样以尊重回馈?
家庭与学校,是人生两大重要场所,前者塑造品德,后者传授技能。家庭应成为培养良好品德的摇篮,而非技能训练的场所。
父母若过度关注技能培养,而忽视品德教育,只会让孩子在生活技能上失衡,如不会拿筷子、叠被子等基本生活能力缺失。
家庭的核心,在于和谐与信任。
一个好的家庭,应是没有秘密、无需窃窃私语的地方。成员间应坦诚相待,避免制造猜忌与不安。
展开剩余61%子女对父母无隐瞒,父母才能及时了解并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是非观。例如,孩子捡到钱,父母的反应将直接影响孩子的价值观形成。父母的一言一行,都是孩子未来的镜子。
然而,现实中,许多家庭受西方竞争观念影响,夫妻间、父母与子女间竞相争夺关注与欢心,导致家庭内部矛盾重重。
这种竞争,不仅无益于家庭和谐,反而让孩子陷入无助与无奈。父母应意识到,真正的竞争应在外部世界进行,而非家庭内部。
孩子需要的是温饱与安全感,而非奢侈的生活。过度舒适的生活环境,反而可能让孩子在未来遭遇不适时更加难以承受。
例如,总是给孩子买名牌,会让他们形成非名牌不可的消费观念,浪费大量精力与承受更多痛苦。
此外,父母还应注意自身健康对子女的影响。
疾病可通过遗传与环境传播,父母若患有严重疾病,应谨慎考虑生育问题。即便身体健康,生育后也应避免将疾病传染给孩子。
然而,现实中,许多父母缺乏这种自觉,甚至在生病时仍与孩子共用餐具,无形中危害了孩子的健康。
父母应将孩子视为独立个体,尊重其选择与人格。照顾孩子身体的同时,更要以身作则,传授做人的道理。
规规矩矩做人,实实在在做事,热心助人,容忍他人缺点,这些都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。而非勉强孩子追求高分,导致孩子紧张、作弊甚至隐瞒成绩。
父母不应将自己的心愿强加给孩子。自己未能实现的梦想,不应成为孩子的负担。
自己英文不好,非要孩子学好不可;自己数学常常考零分,非要孩子考及格不可,小孩也不好意思讲“我遗传你考零分”。
数学不好没什么了不起、英文不好没什么了不起,实际上太多的事情不需要用到数学、太多的工作不需要用到英文,但是所有的工作都要你品德良好。
所以我们会把家庭教育界定在品德的陶冶当中,就是这个道理。
发布于:北京市安联配资-炒股配资开平台-线上股票配资-实盘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